个人知识创造系统 PKCS 系统分析
根据《洞察力——系统分析方法论》中提到的「打怪要精通」分析流程:
- 打(D)- 对象:明确对象,即确定分析对象的「范畴」以及你之所以要分析的「目的」;
- 怪(G)- 功能:倒推功能,通过系统的目的(可选)、输入和输出来获得系统的「功能」描述;
- 要(Y)- 元素:提炼元素,使用白箱视角不断打开系统,获得系统的元素;
- 精(J)- 结构:构建结构,判断元素的关系、采用逻辑层次等方式形成系统功能架构;
- 通(T)- 特性:特性分析,通过系统的三大特性找出系统的特性。
我来带着大家对 PKCS 进行系统分析,以获得我们搭建该系统的思路和方法。
1. 打(D)- 明确对象
关键话术:这次分析的对象是什么?你为什么要分析它?
我分析的对象是:个人知识创造系统。
我为什么要分析这个系统?
- 我希望能够弄清楚它的元素、结构、功能特性;
- 我希望能够通过系统分析来判断该系统如何逐步建设。
2. 怪(G)- 倒推功能
关键话术:
1. 你要分析的系统,它存在的目的是什么?
2. 这个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是什么?
3. 你的系统的功能是什么?
2.1 我要分析的系统——个人知识创造系统,它存在的目的是什么?
PKCS 存在的主要目的是:
- 建立了个人知识体系,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人知识的积累和完善;
- 有利于个人知识的检索和提取,减少个人时间与精力的耗费,提高工作效率;
- 有利于发掘隐性知识,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,避免因知识的遗忘而流失;
- 有利于将知识资源应用于实际工作以获得良好的工作绩效,将知识转化为能力;
- 展现了个人的学习能力,并通过参与知识创新、知识交流,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;
- 持续性地学习并更新个人专业知识、提高工作技能,提升了个人价值和竞争优势。
PKCS 的价值在于:它真正的认可了输出成果、作品的重要性,并且可以在纷乱、爆炸的信息时代,让你能够重点突出、提高绩效并串联其他系统同时运转。
2.2 PKCS 的输入和输出是什么?
如果我们把 PKCS 做为一个整体,那么,它的输入、输出都是什么呢?
- 输入:各类数据、信息
- 输出:不同层次的成果(卡片、文章和项目)
- 可谋求的结果:陌生人估值水平的不断提升;
- 效率提升:不断用更高的效能产出结果;
- 价值积累:不断积累自身的价值;
- 可能性:打开视野范围,增加未来的可能性
所以,如果将其绘制一个小型系统流程图,就是:
各类数据、信息 ——> PKCS ——> 卡片 & 文章和项目
2.3 这个系统的功能是什么?
通过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分析,可以推导出 PKCS 的功能:
- 可以不断打开视野,了解各种资讯信息;
- 可以有效将外部信息保存,并支持高效检索;
- 可以将信息快速消化;
- 可以每天固定产出输出——卡片;
- 可以定期输出 「文章层次的内容」;
- 可以定期产生大型项目,并产生萃取成果。
3. 要(Y)- 提炼元素
关键话术:
1. 这个系统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的呢?
3.3.1 白箱视角:第一层打开
根据系统的功能和输出的判断,我们尝试着分析系统打开的样子。系统的第一层打开的要素应该有(根据功能输出来思考的、倒序分析):
- 多维信息渠道规划
- 信息存储和管理
- 信息的初步过滤
- 知识创造的螺旋
- 知识的应用和反馈
因此,可以绘制系统一级打开效果如下:
3.3.2 白箱视角:第二层打开
再逐一分析每个环节,来把系统进行第二层打开。
信息存储管理:
- 关键信息识别
- 信息暂存
- 信息分类存储
信息初步过滤:
- 突发信息即时过滤;
- 固定时间信息过滤;
- 听信息系统;
知识创造的螺旋:
- 知识卡片萃取
- 知识专题梳理
- 知识产品生产
- 做第一策略
知识的应用与反馈
- 知识库整合
- 反思过程
信息渠道规划
- 略
我们还可以对每个部分进行继续细化的说明,以帮助这个系统更好地优化,但是,由于这个分析过程和之前的分析并没有太多不同,这里就不展开了。主要做法就是不断地细分,在脑海中构思它的实操过程,以获得系统的元素细节。
我形成了以下经验:
- 你的多层分解能力由你的知识多少决定,有的时候真的是规划不出来的,那也没有办法,只能补充知识或者在实践中学习。
- 系统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构建系统,在分析环节做到心中大约有数就够了,很多细节的内容可以在系统构建时再考虑。如果把时间全都用在系统分析上,那就是有问题的,注意管理成本的投入产出。因此,你要把握获得系统元素细节这个过程中所投入的成本。
4 精(J)- 构建结构
关键话术:
1. 这些元素的关系是什么,如何形成一个结构?
2. 如果用逻辑层次进行构架,应该如何做?
4.1 这些元素的关系是什么,如何形成一个结构?
在上面,我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一级打开时的结构图。
这个结构比较粗糙,真正在实践的时候可能会问题百出,所以,我有几个思路,简单列举:
- 使用知识管理的钻石模型结构;
- 关注输出,围绕成果形成结构;
- 采用二八定律的方式,只考虑「知识创造的螺旋」的实现方式;
所以,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选择一种自己可以上手的系统进行体系建立。尤其建议使用后面两种方式建立。
4.2 如果使用逻辑层次构架,应该如何做?
预留作业。
5. 通(T)- 特性分析
关键话术:
1. 通过系统的三大特性,你的系统的关键特性是什么?
系统有三大特性,分别是:适应性、自组织性、层次性。
本部分内容等系统构建完成后再行分析。
ChangeLog
- 2018-04-12 发布内容 by 易仁永澄